Thursday, July 17, 2014

自小愛丹青 師從嶺南派

晉末劉琨有詩云,「何意百煉鋼,化為繞指柔」,感懷年邁陷獄,壯志未酬,昔日百煉之鋼,已如繞指之柔無能為力。不過,百煉鋼、繞指柔,在陳少琼身上卻相得益彰,皆因她從事重工業逾30載,在大型金屬機械之間穿梭,習慣跟百煉之鋼打交道;近年卻拜嶺南派國畫大師盧清遠為師,習嶺南國畫,多次參與國際畫展和舉辦個人展覽,憑繞指之柔妙筆生花。

工業與藝術 共通處不少
陳少琼自幼愛好藝術繪畫,不過讀書時期,父親認為藝術家注定潦倒,反對她習畫。高中時,她瞞着父親偷偷畫畫,平日替小學生補習,賺得零用錢,全用來買畫具材料、交學畫費。「後來到英國華威大學讀工程學碩士,跟藝術愈走愈遠,不過課餘我仍堅持到倫敦服裝學院修讀設計,直到畢業後投身工業,埋首30多年,期間難以兼顧藝術興趣,幾乎沒有執起過畫筆。」儘管從事塑膠機械工業,不過在設計產品及宣傳品時,陳少琼自幼培養的美術觸覺,依然大派用場。
工業與藝術似乎風馬牛不相及,陳少琼卻指兩者有不少共通之處。「終日面對沉重的機械,或苦練一筆一捺、點滴用色,都非得有濃厚興趣不可,否則日久難持。」她續說:「要發展一樣產品,為市場接受,或者繪畫,皆須要運用頭腦,部署構圖,構思線條、色彩和層次。」
藝術之道也講求緣分,陳少琼認為有一點很重要,就是覓得良師。4年前,她在一次聚會上遇到敬佩已久的嶺南派國畫大師盧清遠:「當日我像個小粉絲,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氣,請求跟他合照。後來我將照片寄到加拿大給他,順道附上一些自己的畫作。」收到盧清遠的回覆後,陳少琼「膽粗粗」提出拜師,不過盧清遠當時已經旅居加拿大、台灣兩地,甚少回港;4年以來,陳少琼就是透過網絡,以視像教授的方式,偶爾也飛往台灣,向盧清遠學習繪畫。
嶺南畫派源於晚清,不僅是種藝術風格,也是當時對傳統水墨畫的一種思潮衝擊,將中、日和西洋畫融合一起,創出色彩鮮艷、層次豐富的國畫風格。「折衷東西,融滙古今」,這種創新哲學,吸引陳少琼重提畫筆後,專注研習嶺南派國畫。
轉載自信報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